雷电天气常识你了解多少?雷雨天气有哪些注意事项?

来源:城市财经网 时间:2023-05-20 18:45:03

雷电天气常识你了解多少?

夏季是雷阵雨多发季节,下雨前后往往夹带着电闪雷鸣,你是否对这样的场面心感恐惧!天空乌云压顶,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,突然一道闪电击破长空,“咔嚓”一声,接着“轰隆隆”巨响在头顶炸响,瓢泼大雨从天而降。雷电有较大破坏作用,有时还危及人身安全,那么雷电天气常识你了解多少呢?

什么叫雷电?

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。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,上部以正电荷为主,下部以负电荷为主。因此,云的上、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。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,就会产生放电,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。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,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。闪电的电压很高,约为1亿至10亿伏特。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,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。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,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。

如果人被雷电击中,电流会迅速通过人体,重者可导致心跳、呼吸停止,脑组织缺氧而死亡。另外,雷击时产生的火花,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。雷电击伤,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,表皮剥脱,皮内出血,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。

雷声闪电只相隔两秒最危险

由于雷雨天气往往来得突然,狂风暴雨伴随着雷鸣闪电,人们在慌乱之中常常只顾躲避风雨,却忽视了防雷电。雨,可能淋湿一身着凉而引起发热感冒,但如若遭到雷击,轻则晕倒受伤,重者当场死亡。因此,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雷电常识是十分必要的。

在户外,只有雷暴发生在人所处位置周边时才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,即近雷暴对人体产生的直接雷击,远雷暴一般不需要采取防范措施。

判别远近雷暴简单的方法,就是利用云地闪电发生时产生的声、光现象的时间差来判定。因为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,只不过光的传播速度快,为每秒30万公里,而雷声的速度只有每秒340米,比光速慢得多。所以,如果看见闪电后在1秒钟,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就听到雷声,说明雷击点就在附近300米处;一般看见闪电和听到雷声时间隔为2秒钟的时候是最危险的。

户外防雷,要降低身体重心

曾有一个真实的故事:田间劳作的夫妇俩同时遭到雷击,丈夫逃过一劫,而妻子却意外身亡。

据有关人员调查,发现此处地势开阔,没有大树。天下大雨时,夫妻两人匆匆往家中赶,其间丈夫因下雨路滑跌了一跤,肩上的锄头也飞出老远。就在这时,一道闪电从空中袭来,妻子应声倒地。

妻子肩上扛的锄头,是吸引雷击的罪魁祸首,而逃过一劫的丈夫,恰恰得益于他适时地摔了一跤,一则高度变小了,二则锄头也飞了。可见,防雷击也是有方法可寻的。

在雷雨天气下,如何预防雷击呢?

雷电交加时,如果人身在室外,应立即寻找蔽护所。如装有避雷针的、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,可以作为避雷场所,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;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,应尽量降低重心或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,可蹲下,降低自己的高度,双脚并拢,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。可手放膝上,身向前屈,千万不要躺在地上、壕沟或土坑里,如披上雨衣,防雷效果更好。

如果在野外,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,这里最易受到雷击;因为雨后,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,如果用手扶大树,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针一样。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。另外,停留在野外的人群,无论是运动的,还是静止的,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,不要挤在一起,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。

当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,就可能要发生雷击了。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,但身上并不带电,可以安全地处理。

如果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,此时应提高警惕,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,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,而应双脚并拢,跳着离开现场。

室内防雷,要关闭门窗电源

打雷时,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,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。

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。

雷雨天气时,尽量不要拨打、接听电话,或使用电话上网,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。稳妥科学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电源避雷器、在电话线上安装电话避雷器、在天馈线上安装天馈避雷器并做好接地。

保持屋内的干燥,房子漏雨时,应及时修理好。

进户电源线应做接地处理,三相插座应连好接地线。

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、门口,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事件发生。

注意避开电线、不要站立灯泡下,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。

雷雨天不能做的事情

不要骑马、骑自行车和摩托车;不要携带金属物体露天行走;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;

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。

不要在水体边(江、河、湖、海、塘、渠等)、洼地停留,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,山区找不到房子,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中避雨。

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。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,在雷雨天气中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。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,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,等雷电活动停止后再拾回。

不要触摸或靠近防雷接地线。自来水管、电器的接地线、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,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。

雷暴天气时,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,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。

切勿站立于山顶、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。

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,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,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,寻找地方躲避。

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,应远离树木和桅杆。

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,不宜把羽毛球拍、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。

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;高树林的边缘,电线、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、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,铁轨、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,山顶、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。

男性比女性更“招雷”

你知道吗,男性遭雷击概率超过女性。这是因为人体都有静电场,静电场所产生的电压越高,越容易遭到雷击,男性和女性生理结构存在不同,导致其静电压存在一定差异,一般来说男性静电压1000,高于女性的800,因此男性遭雷击概率超过女性。

雷雨天气有哪些注意事项?

夏天是雷雨多发季节,雷电造成的灾害除经济损失外,还可造成人身伤害以致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。据史料记载,故宫太和殿就曾经被雷电烧毁,死亡人数记载不详,那么雷雨天气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

雷电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

科学不发达的时代,人们充满对雷电的恐怖,认为是天神发怒,惩罚有罪之人。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,人们逐渐了解到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。闪电就是巨大的电火花。人是导电体,若被雷电直接击中头部,并且通过躯体传到地面,可以使心脏和神经麻痹,这时心脏可能停止跳动,或者发生室颤,就是心跳极不规则,心脏不能有效地射血,被击者无脉搏、无血压;脑神经受损可直接抑制心跳和呼吸中枢,使人几分钟内死亡。此外,尽管没有被雷电直接击中,也会引起事故。这是由于人体距离雷击点很近时,一部分雷电电流可通过“跨步电压”进入人体。

雷雨天气要记住:

雷电时首先关好门窗,防止雷电进屋。

室内人员远离门窗、水管、煤气管等金属物体。

雷电时忌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。

雷电时尽量不用电器,拔掉电源插头,防止雷电从电源入侵。

雷电时不要打电话,尤其不能打手机,我们前去急救的那位青年学生很可能就是雷电时打手机而致命的。

雷电时正在路上的行人,避雨时不能靠近孤立的高楼、电杆、烟囱、高耸的房角屋檐、广告牌、高塔等,更不能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躲雨,尽量寻找低洼地或者下蹲降低身体高度。

立即停止室外游泳、划船、钓鱼等水上活动。

如多人共处室外,相互间不要挤靠,以防被雷电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。

一旦发生雷电灾害应如何自救互救?

在雷电多发的夏季,人们对防雷电应该高度重视,掌握一些救急救命的方法。

先从烧伤说起,被雷电伤后如衣服等着火,应该马上躺下,就地打滚,或爬在有水的洼地、水池中,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,以防呼吸道烧伤窒息死亡。救助者可往伤者身上泼水灭火,也可用厚外衣、毯子裹身灭火。伤者切记不要惊慌奔跑,这会使火越烧越旺。烧伤处可用冷水冲洗,然后用清洁的手帕等洁净的布包扎。

如果雷电时发现有人突然倒下,口唇青紫,叹息样呼吸或不喘气,大声呼唤无反映,表明伤者意识丧失、呼吸心跳骤停。这时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。据统计,在伤者心跳骤停的6分钟内若能有效进行心肺复苏,其抢救成活率可达40%以上,但若延误时间,抢救成活率明显下降。若心跳停止15分钟后才进行心肺复苏,伤者生存希望几乎是零。而且在伤者心跳骤停6分钟后即使复苏成功,也给神经系统等带来严重的后遗症,如长期昏迷终至死亡。

现场心肺复苏也叫初级生命支持,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。具体做法如下:首先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地方(同时注意急救人员安全),然后敏捷地将伤者轻轻地仰面平放在地上,救助者两腿分开,跪在伤者胸部的一侧,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将伤者颏部托起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用自己的口将伤者的口包住,另一只手捏紧伤者的鼻子,吸气后用力吹到伤者肺部,看见伤者的胸部膨起,然后放松手、放开口,看见伤者胸部回落。连续两次吹气后,接着做心脏按压。一只手的掌根放在伤者胸骨和两乳头连线的交点上,紧贴伤者胸壁,另一只手重叠在第一只手上,以身体的重力垂直按压,使伤者胸廓下陷4~5厘米,按压频率约每分钟100次。一般来说,心脏按压15次,口对口人工呼吸式吹2次气。在心肺复苏同时呼叫120,争取及时过渡到高级心肺复苏。

专家提示:2005年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提出,成人急救生命链包括:早期识别心跳骤停、呼叫120;早期现场心肺复苏(CPR);早期电除颤;早期高级生命支持(ACLS)。这样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。

标签: 雷电天气常识你了解多少 雷雨天气有哪

责任编辑:FD31
上一篇:BBQ是烧烤的意思吗?bbq烧烤的分类有几种?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精彩图集(热图)

最近更新

信用中国

  • 信用信息
  •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
  • 网站文章